本帖最后由 铃铛 于 2024-6-26 11:24 编辑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为会议“瘦身”,为文件“减墨”,“文山会海”现象减少,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日之功。要聚焦问题,从实际出发、从基层的需求出发,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减,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基层减负的蓝图抓到底、抓出效果。 减负的目的不是“大撒鹰”,不是对本职工作的放任和自流,而是要有一个明晰的方向,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就需要基层和干部双向发力,协同推进“减负”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在“减负”政策的大框架下,各地区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细化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使工作任务更加“精当”,避免干部盲目发力;另一方面,在减负环境的“浸润”下,基层干部要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以此换取群众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 减负不减质,增效是关键。广大基层干部在轻装前行的同时,迈出的步伐应更加矫健,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的同时,也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埋头苦干。要把百姓放在心上,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以实际行动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健全制度,坚持严管厚爱。激励与约束并重是力戒形式主义、推进基层减负的一剂良方,要完善干部激励关怀制度,真正将在政治上过硬、在本领上过强以及愿为、能为、善为的“两过三为”干部选拔出来,提供更大的舞台施展抱负,不断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用好监督执纪利剑,针对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敢于亮剑,加大约谈提醒力度,对反面案例严肃查处,通报曝光,持续释放严管信号,彻底打消一些干部“得过且过”、“走过场、务虚功”等侥幸心理。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要实干担当、久久为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积小胜为大胜,为基层减负就一定能抓出实效,让基层充满干事动力、创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