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有着极强的针对性,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仅是通过零敲碎打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有按照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来推进“双减”政策。 转变“唯分数论”观念,强调个人不同素质。真正缓解焦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通过“一剂药”就马上见效,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发力。原先看似只是几本教辅资料,却牵扯着学校、学生、家长、老师、出版商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刷题”、“填鸭式”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很难适应这日新月异的挑战。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不能囿于一个概念,不纠结于考试成绩这些细枝末节。纠正旧有教育观念的偏差,关注思维品质,积蓄能量,遵循成长规律。 立足长远挖掘潜力,赢取最大成长空间。培养怎么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人才选择的视角。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健康三观正确,与未来世界相衔接的人才。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点燃学习的热情,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社会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配套设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政府组织的相关平台,遴选公益性机构、单位来充实孩子的“空档时间”。需要时间来适应减少作业的放学时光,需要智慧来安排拓展视野的有益活动,更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 坚持改革核心词“减”,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教育管理部门应正视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需求,重视培训机构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困境,帮助行业厘清方向,并给予实质的帮助。对“双减”政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应严肃处理。及时管理肆意提高费用,超收学生人数等现象,维护正常秩序,促进政策的有序推进。以专项治理体现鲜明态度,以改革创新展现长远眼光。未来,对于成才会有更加化的人才观成为新格局。(作者:倪洁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