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不仅仅是给我们调研提了醒,更是为我们工作指了路。 在我国历史上不乏下访的例子,如春秋战国时的邺县令西门豹微服私访、家喻户晓的唐朝风云人物狄仁杰、康熙微服私访等等都是奉行“以民为本”,一心为民干实事,解人间疾苦。当然现在也同样如此,上到习近平总书记,下到一般干部下乡走访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而对待领导下访要正确看待,领导下访接待群众、了解民意是践行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的。既能充分了解基层和群众的诉求,手把手指导基层一线工作,身体力行的传达上级精神和要求,帮助基层更好的开展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培养年轻干部积极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也能从根源化解各种矛盾。不仅仅要正确看待、全面认识还要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切实把 这件事关干部培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 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际效果,下访工作关乎基层组织运转、干部培养和群众切身利益,就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杜绝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现象。而衡量下访工作干得好不好是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满意度决定的。所以深化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效,着力在解决问题、提高下访质量上下工夫。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到地里田间与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提出治本之策,努力在切实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在真正化解矛盾上做文章。 领导下访不是坐着车看看风景,听听声音,而是要实实在在办事情,领导下访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深化。要转变思想,转上访为下访,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以下访打通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把领导下访,与常年接访、定期约访有机结合起来,把公开式下访与专题约访或随机调研有机结合起来。以推行“一把手热线”“一把手邮箱”等方式来解决地域的问题。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不完善的政策和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修改调整,以减少群体性上访问题;采取分类指导,根据各地情况选出热点、难点和通性问题,进行公开约访,扎实解决问题。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基层和群众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所以这事关基层工作开展、民生问题,值得每一名领导干部重视和实践。(郭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