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梨造就了大产业。“春季赏花,秋季摘果,这刺梨可看、可吃、可卖,我们是真正稳稳走上了小康路。”龙涛对未来充满信心。(1月5日,人民日报) 随着改革开放提别是十八大以来,随着各地因地制宜,挖掘地方资源,发展产业,让村民增收的同时,让群众获得幸福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依靠农业发展,是我们应该依托的一条路。在贵州省盘州市贾西村因地制宜发展刺梨种植加工,形成了当地的大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早在2014年,贾西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29.36%,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上山种点玉米、土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随着发展刺梨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带领困难户稳定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2044元,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不仅做农业,还依托刺梨产业,打造集旅游观光、特色饮食、民宿体验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基地,带领村民走农旅一体化发展道路;不仅让村民脱贫,还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贾西村的小果子让村民收获了幸福。 贵州省盘州市贾西村,“小果子”产业致富路,如今越走越宽,也让这个曾经的贫困地区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让当地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我们基层党组织要以带领让群众增收,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最终目的,我们只要坚定不移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幸福,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