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物质基础。过去五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当前,我国人均 GDP已超过1万美元,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达4亿多人,但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举措:一是优化分配结构,增强居民获得感;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劳动参与率;三是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四是推动创新驱动,激发企业活力。什么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是民生之源。“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促进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未来五年,我国仍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促进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可及性。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解决城市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切实满足不同层次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何推动共同富裕?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完善工资决定机制,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二是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间和地区间收入差异,稳步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三是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力度,健全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