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三个怪圈,让基层工作“落地生花” 近日,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指出,要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深化拓展实际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却让基层干部深处“一线”,手抓“白线”。基层工作人员是是中央各类政策、各项工作连接百姓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给基层“减负松绑”,才能让基层工作人员把精力更多地放到为群众办实事上来。 一是要跳出文山会海的“形式化”怪圈,在“工作实效”上“动真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文风是作风的晴雨表,整治文山会海的过程,实则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过程,作风好则文风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文风要坚持问题导向,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改进文风会风,讲短话,讲实话,不搞空话套话,力戒空话套话。”精简办文办会需要久久为功,既要着力根治老问题,又要防止出现新情况。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显绩”而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另一方面,不仅要在会上“动真格”,更要在会后“下苦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根除形式主义的良方在实干,妙笔生花不如真抓实干,真正让干部静下心、俯下身、沉下力,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谋划发展、干事创业、为民办实事上。 二是要跳出层层加码的“潜规则”怪圈,在“严管厚爱”上“动真情”。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干部理应顺势而为,带着问题,深入基层与群众,问计于民,但随着调研之风的兴起,却出现了“层层加码”与“层层要材料”的怪象。关心关爱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关心关爱干部,多为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层层加码”不仅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心,还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因此,上级机关要自降身价,基层一线要自加压力。为基层减负,是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担当的检验和考验,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将实干担当的好干部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以百姓之心为心,提高担当作为的硬本领,培养出让基层干事的“沃土”。 三是要跳出生搬硬套的“伪创新”怪圈,要在“自选动作”上“见真章”。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基层创新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强劲动能,可基层实践中却出现了“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将平常的工作“改头换面”,内容却华而不实。“伪创新”不仅会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会让真正的创新举步维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创新的最终目的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正确使用好创新这一“法宝”,拒绝“花架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真正把基层一线打造成推进改革的“磨刀石”,让基层工作“落地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