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自觉,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区域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笔者拟从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果。 一、产业协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丰硕。“十三五”时期,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06.4亿元,同比增长14.1%。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北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9%、26.3%和36.6%,比上年分别提高2.9、2.4和1.9个百分点。 二、交通互联:“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加速形成。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携手,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21年底,三地已建成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多条铁路线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环渤海港口群和京津冀机场群初步形成;天津滨海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唐山曹妃甸等地实现交通路网“五通”,北三县与北京、天津实现公交一卡通。目前,三地已有11个轨道交通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三、生态共建:“大花园”正绘就更多“美丽画卷”。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河北雄安新区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持续完善,三地在生态环境领域协同合作取得新突破,“大花园”建设成果丰硕。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携手攻坚污染治理难题,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等领域协同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京津冀 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1%。 四、社会民生:京津冀共享发展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区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明显,社会民生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协同发展的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五、协同创新:区域创新高地加速崛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创新上,按照“一盘棋”思想,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区域间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环节的一体化布局。北京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雄安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北京中关村保定科技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河北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北京输出到津冀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在千亿元以上水平。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三地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共49家。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如今的京津冀地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途上,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作者:王舒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