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节假期、庆典纪念等重要“节点”,常常是人情往来的高峰期,也往往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考点”。这些特殊时刻,不仅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规矩意识,更考验着我们作风建设的韧性与成效。将每一个“节点”视为作风建设的“考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方能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保持清醒头脑,认清“节点”即是“考点”。 必须深刻认识到,“节点”并非可以放松要求的“休止符”,而是作风顽疾可能反弹回潮的“风险点”。一些不正之风往往会借“礼尚往来”之名潜行暗长,公款送礼、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可能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唯有时刻保持警惕,将“节点”视为对廉洁自律的严格“考试”,才能有效防范“节日病”,杜绝“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 二、强化纪律提醒,提前划出“考点”红线。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是关键。要在“节点”到来前,通过廉政谈话、案例警示、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早打招呼、早提要求、早敲“警钟”。明确纪律规矩,划出行为底线,让党员干部清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引导其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确保在“考点”上不逾矩、不越线。 三、严格监督执纪,严肃“考点”纪律规矩。 作风建设决不能搞“雷声大、雨点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节点”期间易发多发问题,畅通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运用明察暗访、大数据筛查等手段,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发现的顶风违纪行为,要坚持零容忍、严惩戒,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强化震慑效应,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我们紧紧抓住每一个“节点”,将其作为检验作风、改进作风、深化作风的“考点”,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推动化风成俗、成为习惯,让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