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基层社会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仅为国家的改革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更为我们扎根一线、服务群众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核心理念,正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生动体现。 一、坚定信念: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社工服务的价值坐标 全会明确指出,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国家治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更是社会工作伦理的核心要义。社会工作的本质在于“助人自助”,其服务对象为社会中最需要关爱的群体,涵盖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低收入家庭等。过去,我们经常以“完成指标”为目的去推进工作,但全会精神给予我们警示:所有的改革与发展,最终都应落脚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务必回归“人”的本位,真诚地聆听服务对象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二、深耕基层: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社工专业力量 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全面“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机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同时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全面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去”。这一重要指示对我们来说,不仅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当前,不少社区在治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诸如“行政干预过强而服务能力偏弱”、“居民参与度普遍较低”、“矛盾纠纷调解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因此社区工作需要依靠专业方法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去化解这些棘手问题的,这样的服务理念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聚焦弱势: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守住“最柔软的人群” 全会将“推动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社区工作必须成为这一进程中的“资源链接者”。在现实中,许多“沉默的弱势群体”往往因信息不对称、政策门槛高、羞耻感强而错失救助。社工的价值,正在于“看见”他们、“走近”他们、“托住”他们。 例如通过四百走访,了解居民家庭情况,对于困难家庭帮助他们申请低保,临时救助等补助,然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 社会工作的细微切入点,亦能够成就服务发展大局的宏篇巨著。在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明晰了国家发展的方向、人民生活的期许,也明确了专业担当的使命。未来,我仍将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深入社区基层、帮扶弱势群体、投身社会治理,凭借专业技能与赤诚之心守护每一份平凡的幸福。因为我们深信:唯有让最微弱的声音得以倾听、最脆弱的生命获得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方能真正宽广而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