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追授韩铁强同志“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其一生奉献的肯定,更像一把“标尺”,为新时代党务工作者指明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方向。透过韩铁强同志的事迹不难发现,他从未用豪言壮语标榜自己,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交出了一份关于“信仰、责任、情怀”的满分答卷。 他答好了“信仰题”,以“一辈子跟党走”的执着锚定方向。党务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考验的是对党忠诚的纯粹底色。韩铁强同志想必也曾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群众诉求的琐碎,但他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制定党建计划到组织党员学习,从落实政策要求到解决实际问题,每一项工作都以“符合党的要求、契合群众期盼”为标尺。这种“不偏航、不走样”的坚守,正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最需传承的品质——唯有把信仰融入血脉,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站稳立场,让每一项党务工作都成为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的“砖瓦”。 他答好了“责任题”,以“事事有回音”的较真扛起担当。党务工作无小事,一句政策解读、一次党员谈心、一份材料撰写,都关乎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韩铁强同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责任”二字刻进了每一个工作细节:或许是为了完善一份党建方案反复调研,或许是为了帮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家”多方协调,或许是为了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断探索。这种“不放过细节、不敷衍任务”的较真劲,打破了“党务工作是软任务”的误解。新时代党务工作者当以他为镜,把“责任”扛在肩上,用“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让党务工作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 他答好了“情怀题”,以“把群众当亲人”的真诚温暖人心。党务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离不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韩铁强同志想必深知这一点,他可能在走访困难党员时递上一杯热茶,在倾听群众意见时记下一本笔记,在解决民生难题时跑遍多个部门。他用“接地气”的行动,让党员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也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得可感可触。这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务工作,既要懂政策、会业务,更要怀真情、有温度,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让党务工作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韩铁强同志走了,但他留下的“答题思路”永远鲜活。新时代的党务工作者,当以他为榜样,在“信仰、责任、情怀”的考题中不断锤炼自己,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