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上海市委举行的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市委书记陈吉宁的讲话将历史回望与现实担当紧密交织。陈云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其革命生涯与上海有着深厚渊源。从商务印书馆学徒到中央特科领导人,从领导工人运动到组织农民武装暴动,他在黄浦江畔完成了从进步青年到职业革命家的蜕变。这种扎根基层、深入实践的成长轨迹,与当下上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陈吉宁强调的“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正是对陈云同志战略眼光的当代诠释——将上海的发展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谋划,以全局视野破解改革难题。 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工作方法,在座谈会上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市委领导提出“大兴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这既是对陈云同志唯实作风的传承,更是对当下形式主义痼疾的靶向治疗。在浦东新区调研时,陈云同志曾用“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法破解经济难题,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与今日上海强调的“把握事物本质、抓住问题裉节”一脉相承。当城市治理面临数字化转型、民生保障精细化等新课题时,唯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让改革举措真正落地生根。 座谈会传递的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面向未来的行动号角。陈吉宁指出“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与陈云同志“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在青浦陈云纪念馆,参观者通过泛黄的文献手稿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情怀;在控江路社区,党员们将纪律教育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行动。这种精神传承,正转化为上海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内生动力。从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到长三角一体化的协同突破,上海正以陈云同志“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实干精神,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