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百姓眼中“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铺张”成为心头的刺,百姓对某些干部“高高在上”、“不接地气”颇有微词。然而短短数年之间,一场始于“小切口”的作风建设,竟悄然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貌。中央八项规定,这份看似朴素的“行为准则”,犹如清风拂过大地,荡涤了沉疴积弊,重塑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更在无形中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心。 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它首先向“舌尖上的腐败”动真格——曾经“一瓶酒一头牛,一桌饭一栋楼”的奢侈场景几近绝迹,高档餐厅门前“官车”扎堆的盛况不再。它向“车轮上的铺张”出重拳——公车私用成为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节假日封存公车渐成常态。它向“文山会海”开刀——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少了,真正解决问题的短会、务实会多了。它更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亮剑——基层干部从“陪会”、“填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厂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些由表及里的变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当官不易了”、“风气清爽了”。 八项规定的意义,绝非仅限于刹住吃喝风、管住公车轮子。其深刻之处,在于它成为新时代管党治党、重塑政党形象的关键一招。它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割了长期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作风顽疾,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实根基。当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显性腐败”被强力遏制,腐败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反腐败斗争才得以向纵深推进。更重要的是,它重新架起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坚实桥梁。当干部不再热衷于觥筹交错,而是卷起裤腿下基层;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老百姓的心气顺了,对党的信任自然就增强了。这份源于作风之变的信任,是任何物质力量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最深厚的根基。 八项规定精神所激发的力量,正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试想,当干部队伍甩掉了奢靡享乐的包袱,就能轻装上阵,将精力智慧投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要事上。当资源不再被无谓地消耗在迎来送往、铺张浪费上,就能更有效地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急需领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更如同阳光雨露,能极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让亿万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作风建设所凝聚起的这种“人心齐、泰山移”的伟力,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最可靠的动力引擎。 作风建设绝非一劳永逸,八项规定精神贵在常抓不懈。这份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已深刻改变中国面貌。它所清除的不仅是舌尖、车轮上的积弊,更是扫去了干群之间的无形隔阂,使清朗政治生态成为国家发展的深层动力。当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自觉将八项规定内化为行为准则,每一次对作风细节的坚守都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亿万人民从点滴变化中感知到的真诚与希望,正是我们事业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让八项规定精神继续如灯塔般照亮前路,我们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以磅礴伟力共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