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紧扣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以真招实招破解基层负担过重问题,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仅是作风建设的深化,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强化理论学习,拔除思想“病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才能促进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同时,通过持续加强党性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拔除形式化与官僚主义的痼疾。 开展靶向施治,“治标”迈向“治本”。为基层减负不仅要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政绩观,也要在制度层面同步发力。通过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完善借调基层干部严管严控长效机制、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等方式,将减负与赋能结合,进一步明晰基层权责边界,确保基层有精力、有能力专注于主责主业,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落实长效机制,织密减负“防线”。基层减负是为了让干部轻装上阵、放手拼搏,为此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减负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对减负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同时定期开展减负工作“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减负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对基层呼声的回应,更是对国家治理效能的深远谋划。唯有持续以制度之力破形式之弊,以务实之风换民心之聚,方能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