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立身处世、从政干事的人生选择,决定能否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能够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三观” (一)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的权力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和掌握几条:一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都是属于人民的;二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三是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 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权力观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用权受监督、用权负责任”的权力观,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要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二)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的政绩观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怎么衡量政绩,需要正确看待四个问题——新官新作为是政绩,新官理旧账也是政绩;一年干几件事是政绩,几年干一件事也是政绩;该干的干好是政绩,不该干的不干也是政绩;工作出彩是政绩,组织出人也是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的事业观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牢记“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的事业态度;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的事业精神;练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本领。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正确的事业观为底色,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 二、抓实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三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必须加强党性锤炼、坚定信念宗旨、牢记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要把基层一线当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最佳“磨刀石”,在亲身实践、感同身受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供重要保障,让真抓实干、担当尽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一)强化思想教育,筑牢观念根基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区委党校培训中,设置专门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课程,邀请专家学者、优秀领导干部进行讲解与经验分享,剖析典型案例,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以及如何树政绩,明确事业观的正确内涵,将个人事业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如克拉玛依博物馆、红色记忆展览馆等,定期组织我区干部开展党性锻炼活动。让干部在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中,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党性观念。 (二)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对行政审批、资金分配、项目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实行全过程监督,形成监督合力,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我区各级各部门的权力范围和边界,防止权力滥用。 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改进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既注重考核经济发展指标,又注重考核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指标,防止单纯以GDP论英雄。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等挂钩,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 (三)注重实践锻炼,增强责任担当 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基层一线和重点工作岗位挂职锻炼,让干部在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建立健全干部基层锻炼管理机制,加强对挂职干部的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确保干部真正沉下心来、干出实绩。通过基层锻炼,让干部深刻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疾苦,增强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 鼓励干部勇于创新担当。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加强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大力宣传表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先进典型,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时代党员干部“三观”,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起了新时代党员干部修身立业的根本标尺,明确了党员干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践要求。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深刻认识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唯有树立正确“三观”,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矢志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小我”融入“大我”;我们唯有树立正确“三观”,才能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