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这一层级,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服务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日常社区工作中,反对形式主义,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不仅是每一位基层社区工作者应当坚守的底线,更是我们应当矢志追求的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首先,基层社区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形式主义是阻碍我们与居民建立紧密联系、深入了解居民需求的巨大障碍。我们必须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做法,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味着我们要把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注他们的冷暖安危,积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规范,更要注重实质上的效果,时刻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把居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真正惠及居民,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深入群众,了解民情 1. 定期走访:定期深入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困难和需求。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直接地感受到居民的冷暖,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真实想法。 2. 倾听意见: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回应和处理。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展现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三、强化居民参与 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监督是遏制形式主义的重要力量。基层社区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如建立居民议事会、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等,让居民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不仅能提高社区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还能增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加强监督与问责 建立健全的监督与问责机制是遏制形式主义的重要保障。基层社区工作者应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和居民的监督,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对于发现的形式主义问题,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基层社区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区治理工作的需要。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经验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敏锐感知和学习态度,以适应社区治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以居民为中心,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应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