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回复: 0

以科技人才工作为牵引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

主题

0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发表于 2024-8-28 16: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度,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进行了一体化部署。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效联动并产生协同效应,根本上还需紧紧抓住科技人才这个连接点和关键环节,优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和战略布局,实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有机统一。我国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已有一些有益探索。一是以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促进科教和人才协同发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注重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作用,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锻炼科技人才。二是探索以科技人才为核心的科研组织模式。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揭榜挂帅”和“赛马”制,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通过重大科技任务的实施发现、培育、用好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三是依托高校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近十年来,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了大批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当前,我国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还存在不少难点堵点。在体制机制方面,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部门间机制化、常态化的协调联动还不够;政策分散,体系性不强,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引导不够;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各自为战,科研人员往往只是出于个人发展需求自发开展横向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学科设置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低,“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需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的改变,聚焦大国科技博弈重点领域,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总体谋划布局,强化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配置,充分发挥行业、地方和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建设实践导向的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着力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推动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局面。 




上一篇:坚持“学、思、行”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推动全会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5-22 02:24 , Processed in 0.17655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