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发展和民生有效对接、良性循环 姓名:孙艳斌 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视平衡社会利益;发展越是向前,越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实现发展和民生有效对接、良性循环,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保障更可持续。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新时代以来,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时代的改革,民生温度是重要的关键词。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凝聚起以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社会共识,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完善分配制度,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二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筑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确保发展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同时,也不能脱离实际提出过高目标,而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才能在兜牢民生底线的同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