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答记者问,这一举措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基层工作者的前行之路,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在答记者问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央对于基层减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精准把握。这种重视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通过深入调研、倾听基层声音,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定。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基层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尊重,为解决基层负担过重这一顽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从答记者问中看到了新规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不仅涵盖了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等常见的负担来源,还对借调干部、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等新问题进行了规范。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整治,彰显了中央彻底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 《若干规定》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源头治理,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老问题新情况,在强化现行制度规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招硬招,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比如,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文件制发环节评估审查不严,导致在政策文件的源头上就出现加重基层负担情形等问题,作出“地方和部门制发文件应当进行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的规定,旨在要求地方和部门在政策文件的起草制发环节,同步进行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查,避免出现不符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的情形。形式主义问题的产生往往源于一些工作机制、制度规定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之处。通过强化源头治理,如针对文件制发环节评估审查不严的问题作出规定,就是从政策文件产生的源头入手,提前进行把关和规范。这样可以防止不符合基层减负要求的文件出台,避免后续基层在执行过程中面临不必要的负担,真正做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到问题已经产生并对基层造成影响后再去补救。 总之,《若干规定》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基层干部的心田。它以系统观念和源头治理为指引,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手段,为打破形式主义的藩篱、为基层松绑减负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相信在这一规定的指引下,基层干部将能够轻装上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