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路径与实践,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它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国家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领导能力的考验,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绩观作为领导干部施政理念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方向与成效。然而,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政绩观扭曲现象,如“唯GDP论英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网评旨在明确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构建科学政绩观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政府工作更加符合人民期待和社会发展需求。 以人民为中心:政绩观的核心应回归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满意度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注重高质量发展:摒弃“唯GDP论”,转向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名级领导干部的权表边界,强化问表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完善监督考核: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监督考核体系,将群众评价、社会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总之,树立正确政绩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进行深刻变革和自觉实践。树立正确政绩观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强化责任担当的制度保障以及完善监督考核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纠正政绩观中的偏差,推动政府工作更加科学、民主、高效。未来,应持续深化对政绩观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策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