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2|回复: 0

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引领全球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2

主题

7

回帖

219

积分

记者

积分
219
发表于 2022-11-24 14: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展为了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发展?
当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点建议,对此作出了清晰而明确的回答。中国方案既瞄准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又着眼解决长期结构性难题,为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包容和平衡增长注入强大思想力量。
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意味着各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应该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印尼谚语,道出一个朴素真理: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印度经济学家穆罕默德·萨基卜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深化各国合作的倡议,是国际社会渡过难关的唯一可行途径。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赞赏中国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寻求所有经济体合作的努力,认为这是中国方案得到其他新兴国家和二十国集团成员支持的“密码”。
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意味着各国共同发展,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都应为全球发展事业尽心出力。
“中国是一个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全面愿景和规划的大国,习近平主席是一位为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愿景和规划的大国领导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如此评价。他认为,习主席关于普惠发展的理念“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至关重要”。
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意味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从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到遏制全球通胀;从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债,到促进全球贸易、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反腐败,再到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中国始终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为全球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感叹,中国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正当权利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印度尼西亚前国会议长马祖基·阿利耶则认为,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强有力的声音。
“德不孤,必有邻。”一直以来,中国始终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一年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已逾60国,各方以实际行动,对中国方案投出沉甸甸的信任票,凝聚起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担当推动人类进步
车辆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金港高速公路入口处排队(2022年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长伟 摄
“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主席有力的话语,彰显了中国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机遇、推动人类进步的胸怀与担当。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密集展开双边多边外交活动,向各国宣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深入的交流互动中,各国对新时代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深的认知,对中国以自身开放发展推动世界进步有了更高的期许、更多的信心。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个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信念的中国,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汇聚着合作的力量。





上一篇: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下一篇:开启网格化治理新里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1 18:42 , Processed in 0.23458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