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为世界各国提供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中国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十年来我国发展建设取得的16个方面成就,这些成就描绘出一个百年大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壮美画卷。这些成就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经济成就尤为亮眼,也意义非凡。 回顾新时代10年来的经济成就,不能单一的看总体的数字,也不能以行业领域的成就来代替经济成就,经济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总体,既是一个静态的切片,也是一个动态的阶段。我感到,应当将经济成就置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下审视、解析,才更为宏观、立体和清晰。从数据上看,这十年,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化率提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性胜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本身是最大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能以宏观之手,推动宏观之事,形成宏观之能。随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我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蓝图变实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特别是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中央果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渐次铺开……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是个别人的事,也不是部分人的事,而是涉及全体人民的事。因为我们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我们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建设,是服从服务于全体中国人民的经济建设,脱离了这一条,我们的经济建设成果就无法由全体人民共享。所以,我们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力争让全体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让经济建设更好的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一定是涵盖了“富裕”,一定是消除了“贫穷”。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内容中,也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的目光也逐步聚焦到分配制度改革上,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法律法规,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从短期看,需要继续加大支农和惠农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奖金的按时足额发放;适时上调社会保障标准,包括适度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新农保、新农合的标准;完善农业用地、宅基地被征用后土地增值的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从治本的角度看,则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顺利转化为市民,打破城乡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的二元结构。全方位推动共同富裕。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下,审视经济建设的角度还有很多,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一些观点若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