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回复: 0

深刻认识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重大意义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446

主题

0

回帖

138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82
发表于 2023-10-31 17: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的战略远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粮食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受气候、耕地、水资源、人口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粮食供给结构,拓展粮食供给来源,提高粮食供给质量。东北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1/4,商品粮占全国1/3,粮食调出量占全国40%,大豆产量占全国50%以上。2010-2022年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8001.5万吨,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76.9%,是国家最稳固、最可靠、最坚实的“大粮仓”。新时代新征程上,东北要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就要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努力在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让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有能力掌控和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且有许多新特点的关键时期,来自外部的遏制打压不断升级,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粮食已经成为各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成为“卡脖子”的战略武器。只有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足够底气和战略主动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强国建设。东北农业资源富集、生产条件优越、技术水平先进,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具有明显优势和潜力。东北三省现有耕地面积4.48亿亩,占全国的23.4%,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机械装备先进,农业规模经营领先全国。新时代新征程上,东北地区有能力、有底气在粮食生产全过程中挖潜扩能,为全国粮食产能水平不断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更好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纵观世界强国,基本都有强大的农业作支撑,都有能力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农业强省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建成农业强国必须依靠更多的、各具特色的农业强省来支撑。东北农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一些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加快率先建成农业强省有基础、有实力、有底气、有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耕地、种子两个关键,对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良田建设、种业振兴、科技创新、装备保障等要素协同发力,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打造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核心区,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更好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上一篇: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下一篇:深刻把握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基本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6-29 13:24 , Processed in 0.22300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