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上的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进京”,意味着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了执政党;“赶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包含着强烈的使命感。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熟谙历史的毛主席对古往今来、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将革命胜利后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做是“进京赶考”,要求全党同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自觉抵制住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赶考”路上,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见中国共产党豁得出的担当、扛得住的意志和战得胜的勇力。共产党人以优良作风书写为民答卷,深入群众、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在为民实践中坚持实干笃行,以务实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当传承优良传统与务实作风,扎根一线、深入群众,跨过泥地沟坎、踏入田间地头、走进村舍院落,和群众同坐“长板凳”把事情说清,最新鲜的经验、最实用的方法来自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方能深学,这是工作方法亦是工作智慧。 “进京赶考”,就是要求我们要正确用权、慎重用权、坦荡用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当环境变化、地位升高、权力加重时,面对物欲横流的诱惑,要身静、心静、神静,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防止权力它用、滥用和寻租。我党历史上千千万万优秀的革命先辈,就是将权力看作是崇高的责任,而殚精竭虑地践行。 我们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既是党的宗旨,也是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始终将群众利益摆在工作首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最大化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与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取信于民。 “勤由节俭败由奢”,尽管时代变化了,社会进步了,但党员干部的本色不能变。我党征程已有百年光辉历史然而“赶考”远未结束。 (徐诗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