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险而不断铸就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百年党史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高度自觉地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创造更多新时代奇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拥有无穷的力量,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作出的杰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开始,党就把就把人民群众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总书记,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至上”,时代在变,人民始终是第一位,永远放在共产党人心中最高的位置。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终是党领导人民共同开创的伟大事业,人民群众始终是开辟伟大事业的实践主体、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从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让老百姓幸福始终是党的事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和不懈追求。从人民实现独立和解放,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共同富裕,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人民生活始终越过越美好。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将之贯穿于党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向我们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在党的历史上,关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许多形象的比喻,如“鱼与水的关系”“血与肉的关系”“先生与学生的关系”“土地与种子的关系”“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孺子与牛的关系”“工具与使用者的关系”“主人与公仆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就这样说道:“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些都通俗易懂、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深刻内涵,也启示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践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不仅仅是党的政治话语中的高频词、关键词,更是党安身立民之本、执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信赖和智慧,党最终都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确保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群众路线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法宝。百年党史告诉我们,群众立场、群众路线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过时,都不能忽视,都不能丢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起点、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坚定不移走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作者:吴昌,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