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树立威信,增强感召力,离不开“知名度”。但“知名度”的“名”,有实名与虚名之分,更有美名与恶名之别。只有摒弃“知名度”中的虚名、恶名,提高“知民度”,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百姓谋福利,俯下身子、沉下心思,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誉,获得实名、美名。 提高“知民度”,须知民心。俗话说:“近山知鸟音,涉水识鱼性。”知民不易,能不能知民,关键在于能不能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要知民,就要主动争取机会到基层一线去磨砺,走出办公室,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与群众打成一片,一起劳作、共同生活,集聚老百姓的大智慧,丰富我们的每项决策、每个措施,让我们的政策都合乎民意,顺乎民心。 提高“知民度”,须懂民情。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应造福一方,始终把群众的疾苦、冷暖等时刻装在心里、放在心上,把为群众解民忧,办实事作为从政为官的信条,从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要把提升自己的“知民度”作为为官的一个准则,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做到深入群众、身入群众、心入群众。 提高“知民度”,须解民忧。很多干部对听民声、知民意都做得很好,但是对解民忧一步,不能将解决办法很好地落到实处。如此作为,使得听民声、知民意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善解民意,顺应民心,对于人民群众要尊重,不违背群众意愿做事或者要求他人做事,为民办实事,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心怀群众,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维护群众的利益。 (作者:梁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