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绑”!个案偶发,“封”!春节返乡,“停”!纵观近期几起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争议不难发现,个别地方在实践中信的还是“一字诀”,念的还是“懒字经”,行的还是“一刀切”,广为群众诟病。(2月2日 人民网-观点频道) 要做好工作切忌“一刀切”,“一刀切”看似是工作上的严格,实际上是工作上的不负责,这种不管实际情况,不倾听群众诉求,只是为了把轻松留给自己,把麻烦留给群众的工作方式,不仅让群众深恶痛绝,更是基层治理中的“绊脚石”。要做好基层的治理工作,不断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既需要旗帜鲜明地对“一刀切”说“不”,也需要对这种我行我素的干部“切一刀”。 “一刀切”折射的是干部在作风上的马虎、不尽心。“一刀切”的情况其实就是对工作的“大包大揽”,没有对每一项的具体要求层层压实责任,以至于在最终的落实上导致了“层层变形”,最终到基层的时候就变成了“面目全非”,这其实就是干部在工作上不尽心所致。要做好工作,不仅仅需要有实地的调研,更需要把准上级部门的具体要求,还需要在宣传的过程中求真务实,才能确保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到实处。 “一刀切”突出的是干部在工作上的懒政、不作为。科学的决策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拍脑袋决策”带来的不仅仅是群众的不方便、不满意,更是会疏远干群之间的联系。“一刀切”看似是在工作上的“宁错杀一千,不放任一个”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懒政,不愿意把工作做得更细,不愿意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难题上去主动作为,才会导致疫情防控的工作难以有效地推动。 “一刀切”反映的是干部在态度上的怠政、不担当。“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反映的是干部在工作态度上的不到位,不仅仅影响了工作效果,更是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让基层的干部两头受累,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让基层干部的负担在无形中加重。要让这种“一刀切”的怠政、不担当问题更好地解决,还是需要加大对干部的惩处力度,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更加尽心,才能更好地把春节和疫情防控两项工作做得更好。 要引导干部在岗位上担当作为,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是需要让干部有“切身之痛”,对于工作上一味地追求“一刀切”的干部,就是要“切一刀”,才能让他们能够把心放在工作上,把政策落实到实处,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归家的路更畅通,让春节更温馨。(文/婧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