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这里孕育了包括枣香河在内的多条黄河一级支流,却一度污染严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背后,是矿山的粗放开发。与小秦岭金矿田大面积重叠的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曾经采矿坑口十分密集,矿渣堆积如山。如今这里大变样。(12月29日,人民日报) 作为秦岭华山山脉的一部分,小秦岭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曾经的小秦岭却一度污染严重,矿山的过度开发导致小秦岭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坑道挖出的矿渣堆积成了20多米高的小山,一度截断了黄河支流枣香河。开采过程中,渗水裹挟机油等从坑口流出,污染了河水。当时,保护区内这样大大小小的采矿坑口有521个,堆积矿渣累计达2580万吨。 2016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始打响小秦岭矿山整治、生态修复攻坚战,关闭矿山坑口,覆土植绿。因为小秦岭的特殊气候,在恢复植绿的过程中,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职工遇到了很多困难,山高苗种,连小秦岭的土都金贵,很多地方机械上不去,都需要人工种植照护,还要通过修排水渠、铺滤网等方式防止泥土流失,通过覆土种草植树,现在小秦岭的绿水青山又回来了,野生动物也在小秦岭再次安下了家。 小秦岭的生态恢复困难重重,但是为了再现小秦岭的绿水青山,不管是各级政府,还是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职工活着是小秦岭周边的村民,都在全力做好恢复小秦岭生态的工作。小秦岭生态环境的好转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曾经搞矿山开采的工人部分转型开发旅游业,部分则搞起了食用菌产业……新生的产业不仅能让村民持续增收,还能有效保护小秦岭的生态环境,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发展。 作者:淼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