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王光朝见证了下党乡通公路后的巨大变化。“路通了,好日子来了。”他说。在下党乡下党村,古村落改造成了商业步行街,街上的旧房子修葺一新,变成了民宿、店铺、餐馆。王光朝在这条街上开了一间茶馆。“以前我的茶叶只能挑到相邻的乡镇去卖,现在就不愁销路了。”(12月24日,人民日报) 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特别是旅游产业,更是如此,要让特色产业和产品能走向市场,肯定离不开致富之路的打通,在福建省寿宁县有一个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大山深处,上世纪80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1988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86元,是名副其实的特困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下党乡成功摘掉了“穷帽子”。他们就是通过打通公路,通过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风光,吸引游客,实现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如今,下党乡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乡党委和政府支持下,许多青年返乡创业,成立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眼下下党乡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党乡结合地区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旅游项目,成立合作社,让群众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从而实现脱贫致富,让当地群众收获幸福感,我们各地基层都要找到自身地区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