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对前一阶段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双认定”、自治区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当前存在的短板弱项,并就收官阶段各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南宁日报,10月25日) 对扶贫来说,干部是最宝贵的资源。一线干部是党的各项扶贫政策的具体宣传者、执行者,也是贫困群众困难问题的收集者、传达者,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肩负着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如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扶贫一线能够在状态、善作为,在应对扶贫难题方面,能够有肝胆、见担当,扶贫攻坚就会顺风顺水,旗开得胜。让一线脱贫干在基层部奋发有为、历练成长,需练就“三种素质”。 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也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在脱贫攻坚收关之年,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形势紧迫性,只有坚定信心决心,勇敢挑起脱贫攻坚这个“千斤担”,精准务实施策,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才能向党中央、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积极“换角色”、敢走“鬼门关”。一线扶贫干部大部分从城里来,长期在机关上班,不适应农村环境,更不熟悉农村工作,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就要积极转换角色,投入思想,真抓实干助扶贫,融入到基层这个“鬼门关”与群众交朋友,帮助群众找路子、想办法摆脱贫困,实现群众“富脑袋、鼓口袋”。 善认“穷亲戚”、敢趟“泥泞路”。一线扶贫干部要积极趟入农村这条“泥泞路”,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亲戚”来认,有和群众真正坐一条板凳、真正掏心窝、真正心连心,才能谈出真心话、增强真感情;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方能与贫困群众成为“一家人”。(文/王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