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为产业优化升级注入了新动能,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迸发出新的火花。(10月21日,人民日报)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面对千帆竞发的考验、大潮涌动的机遇,只要正视“危”,抓住“机”,加快科技创新,中国就一定能勇立潮头,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首先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变化,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扎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下苦功。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正日益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服务业和国内需求,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如果说以前主要是“铺摊子”,今后则主要是“上台阶”。放眼世界,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度网络化的新形态,虽然这让任何一个地区的危机都可能成为全球风险来源,但国际分工格局和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只会深度调整,绝不会回到孤岛状态。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待中国与世界今天的交互尤为重要。科技创新是现代行业竞争乃至全球竞争的关键,它还意味着新思想的迸发,而威胁科技创新的一种重要风险因素就是用何种思维模式看待科技创新本身。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而要充分利用全面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推动科技创新,既不能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顺应“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形势,在加强交流合作中“借力发力”、突破技术难题。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要突出重点,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改革与创新,本质上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切实把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治理效能。创新引领未来,科技关乎命运,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使得创新的源泉充分涌现、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为高质量发展开掘了源头活水。 (作者: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