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团结报,10月23日)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推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是客观需要,也是时代浪潮。在党建引领下,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基层治理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的必经之路。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层治理需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人才队伍建设,而后备干部不足、人才流动性高等现象是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急需进行集中攻坚。一方面,要拓宽人才挖掘渠道,采取回引农民工人才、聘用待业人才、培养优秀预备党员作为后备干部等方式抓实人才建设,人尽其用,应用尽用,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落实表彰激励、管理考核、教育培训、监督制约等制度,坚定干部人才全力发展的信心、勇争一流的决心、干事创业的雄心、勤政为民的公心,建立起干实事、干好事、能干事的人才队伍。 聚焦基层工作风险点。风险带来了挑战,基层治理中往往面临着各个板块的风险点,要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来切实保障各项工作有效开展。首先,要梳理出基层工作中潜在的风险点,建立风险清单,提升关注,扼杀萌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监督队伍的作用,筑牢“一线监督”战斗堡垒,收集问题信息,稳步推进后续处理,将监督渗透到“田间地头”,实现监督常态化、实效化。 聚焦未来规划发展。创新基层治理首先要找准定位,在党建引领下梳理出自身在产业、文化、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基础情况,精准剖析长处,切实找准短板,采取举措,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同时,要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开拓意识、危机观念,创新规划,打破发展的固有模式,宏观上紧抓各版块发展,微观上全力打造特色亮点,努力焕发出发展新生机。(袁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