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新冠肺炎席卷了中华大地,整个中国停摆数月,我们以举国之力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但如何复苏经济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大难题。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的发言将销声匿迹的地摊经济重新带回人们视野,引发了一波“地摊热”。(人民政协网2020年08月27日)“我要去广场摆摊卖丝巾,那些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肯定很喜欢!”“我要去摆地摊卖小吃”“我要去卖小玩具”……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地摊热”开始流行起来,有的是想赶着时代的潮流体验一番,有的是迫于生计要养家糊口,有的是为了追忆曾经的青葱岁月,无论什么原因,“夜经济”被唤醒增长迅速,给城市增添了“烟火气”,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之而来的问题。因此加强党建引领“地摊经济”促进其良性健康发展。一是管理服务水平需要提升。鼓励地摊经济,并不意味着不进行城市管理,管理和服务不可缺位,我们要在城市管理和地摊经济之间寻求平衡,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端。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以及当地党员参与进来,建立基层管理的堡垒,管理人员要合理规划区域,在防范交通堵塞等前提下定点设区开放,摆摊人员也要遵守相关规定,达到安全、健康、整洁等要求。 二是产品安全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地摊经济迅速复苏,陆续出现售卖衣服、小吃等小摊位主,但是要在盘活经济的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要在发展“地摊经济”中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宣讲法律知识、行业规则。守牢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把好产品质量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假冒衣服、伪劣商品难以追查、食品卫生无法保障、消费纠纷维权困难等问题。 三是环境卫生需要持续改进完善。虽然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好转,但是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企业和经营者应当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等情况下,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工作工,对经营区域做到垃圾即产即清,卫生整洁。 在支持“地摊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以党建引领“地摊经济”促进其健康良性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出点位合理、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区,这样才能真正使城市经济活跃起来、城市活力绽放出来,也能让经营者有获得感、居民有幸福感。(高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