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有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他花甲之年远赴边疆贫困山区,教授当地村民栽培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运用先进的营销手段销售农产品;他在全国首创“院士培训班”,近1500名贫困户在这里掌握了一技之长,不仅自己脱贫,还帮助其他村民一起走上致富之路。他就是“农民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9月17日,新京报) 朱有勇,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于云南个旧,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地处中缅边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种植野谷、玉米和打猎为生,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中国工程院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60岁的朱有勇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他和团队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研发“林下三七种植技术”,走出了一条崭新而富有实效的精准扶贫之路,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原本贫穷落后的村寨变成了干净整洁、绿水青山的美丽山村;他和团队在五年间为当地1500多名农民进行了培训,90%的学员都脱了贫,有50%的学员还带动了家人和亲戚脱贫,还有10%的学员带动了全村百姓一起致富……在朱有勇和团队的努力下,这里的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41.17%下降到2019年底的1.63%,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 “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作为基层扶贫干部,我们要以朱有勇同志为榜样,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钉“钉子”的精神、“绣花”的功夫,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主动担当、勤下深水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郑路)
《朱有勇:院士开班留下千余乡土人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048101071348094&wfr=spider&for=p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