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学术论文造假、违规使用科研项目资金等案件进行了调查。9月16日,其通报了已完成调查处理的9起违规案件,其中7起涉及论文买卖。买家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山东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等。(中国青年网) 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在经过研究后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对研究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一种手段,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不仅能够准确反映科研成果,也是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根本途径。诚信是科研工作之本、事业兴盛之基、做人做事之要,具有极端重要性。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行为是科研诚信的缺失,更是对科研精神的践踏。轻者会影响个人的进步,严重者甚至会让诸多研究人员的课题化为泡影,造成整个学术界的倒退。治理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行为,对于整个科研系统乃至全人类的进步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治理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行为要从提高学术人员自身道德休养做起。广大学术人员应自觉坚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品格,坚决抵制一切虚名浮利、坚决不做任何违反科研诚信之事,始终做到数据不作假,结论不作假,署名不作假,努力把科研领域建成求实之圣地、诚信之典范。 治理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行为要从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做起。目前,国家现存科技评价体系存在已不适合当前的科技发展需要,缺乏正确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从而导致论文买卖等学术造假乱象丛生。2019年6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与湖南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共同建立了“逸夫论文科研诚信检测及宣传中心”,为师生提供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查重、宣教服务以及科研诚信评价。对治理学术不端、论文买卖等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开启了国内科技评价体系的新模式。中办、国办也于今年7月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意在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唯论文、人才“标签化”、评价过度利益化、科研诚信缺失等科技界反应强烈的问题,精准设计改革举措。为减少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重塑科研诚信提供了制度依据。 治理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行为要从强化法律监督做起。要根据影响的恶劣程度依法对涉及论文买卖、学术造假过程中涉及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等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制裁。要加大对第三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查处,不断加大其违法成本,对违法行为造成威慑。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依法剥夺违法人员的学术成本,最终达到硬性约束。 杜绝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行为,需要从写作主体自身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深化行业改革与监督和法律规制三方面同时发力,才能重塑科研诚信,建设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