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区是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是城市的微观单元和神经末梢。深化小区治理,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宣汉县在小区积极探索推进“家园党建”,以党建引领,以文化“筑魂”,不断推进小区家庭、邻里、社会关系“变暖”,以小区“微治理”撬动城市基层治理。(《四川党的建设》,9月第17期刊) 小区是社会的微单元,是社会生活的神经末梢,更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题中之义。我们人人都是各类小区的一份子,一个和谐友爱的小区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对会有很大帮助。要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笔者认为应借鉴宣汉县的“家园党建”模式,将党建开展在小区中,将组织关怀送到每一个小区住户中。 一是要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充分摸底每一个小区住户中党员的数量,特别是要注重退休党员、无职党员的人数,充分发挥这类党员的力量,牵头在每一栋居民住宅楼都成立一个党小组,在小区层面成立党支部,让组织建设在小区,扎根进群众。通过探索成立除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等之外的第三方“小区党组织”机构,助力小区自治、便民服务、物业监管等各方面事宜,充分保障每一个小区住户的合法权益。 二是要发挥榜样力量。要在成立小区党组织的基础之上,成立党员先锋队,充分激活各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动起来,深入宣传各项便民政策、弘扬社会新风、倡导社会正能量。可以探索挂牌成立“模范党员户”“共产党员户”等家庭荣誉称号,通过亮身份、亮承诺的方式,点亮小区治理的党员灯盏,引领更多群众参与小区建设和管理。 三是要助力文化共融。住宅小区的住户是包含着各行各业的,这就意味着小区内的住宅文化是多样的。如何在这些不同的文化中碰撞出一个共同的文化主题,从而达到文化共融、文化共享的目的,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破题之笔。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扬“孝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观念,达到小区住户居民充分认可并参与建设的效果。(作者:白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