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构建长效治理的保障机制,开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局面。(《四川党的建设》,9月第17期刊) 基层治理是一个大课题,治理的内容复杂,包含内容丰富,必须要理清楚其中的核心关键问题,才能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把握主动,从而推动治理高效。 一是要强化示范引领。在基层一切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以及住宅单元、商业店铺等等,都要以党建作为示范带动的狠心。要重点发挥好无职党员、退休党员的作用,探索构建区域党组织联盟,整合区域内现有的资金、项目、人力等,从而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要提升治理实效。基层治理的最终试金石,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有没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基层治理的检验标准之一。要在治理的实践中不断优化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可以探索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治理机构和社会群众的联系纽带。在社区治理中,要以便民服务中心为阵地,不断丰富服务的范畴以及服务的方式,可以依托互联网,形成医保、生活缴费等事项全程网上办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方便人民群众。 三是要加大考核促进。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工程,在基层工作的人员会有大量的工作,如果不加以考核督促,久而久之会形成以会议代替会议,以文件代替落实的现象。基层治理的实效的取得,必须要靠成绩说话,其中要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让敢于做实事的工作人员得到应有的奖励评价,让敷衍塞责的人员红脸出汗。探索把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党建述职、目标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工作中,细化考评办法,不断完善考评规则,以督查通报、精准问责等方式,督促工作取得实效。(作者:白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