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提到“老西藏精神”。瞬间,我的脑回路被拽回2019年10月。去年国庆我终于踏上了“第三极”之旅,路途虽有百般难受,但在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西藏的神美后,一切疲惫都消散。所以在听习主席讲新时代“老西藏精神”时,对其中之理颇为赞同,对其中之意也深有体会。 那时顶着高反,为了心中所往,一路向西。 坐上火车去拉萨,从翻越唐古拉山开始,我就一直高反。出于不甘,即使整个旅途靠着氧气瓶“续命”,也必须去到我想去的地方,看到我想看的景。在坚持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总要有一种不灭的精神来作为支撑,可以是勃勃的野心,也可以是炙热的灵魂,即使再高的山岗,再澎湃的大海,也抵挡不住那颗怦怦跳动的心。其美多吉坚守着“邮车梦”, 在川藏线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和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高原,用真情奉献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出贡献。转经筒将虔诚信仰日夜回旋,我们党员干部也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去尽情挥洒荷尔蒙,去全力奔赴终点线。我想这就是新时代“老西藏精神”中的缺氧不缺精神。 尽管旅途漫长、颠簸且疲惫,但依然不停住脚步。 从拉萨到羊湖观景点,来回8小时的车程,一路蜿蜒盘旋,缺氧高反叠加晕车呕吐,至今仍记得那种折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外界的阻力和内在的否定,会让我们吃尽苦头。青藏铁路在成为“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道”背后,是无数铁路人血泪交织、日夜兼程的苦。我们党员干部想要体魄健康,就得先吃“管住嘴迈开腿”之苦,想要事业有成,就得先吃“十年寒窗无人问”之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敢于吃苦是有责任,吃的了苦是有能力。面对挫折,面对挑战,我们没有撤退可言,迎难而上,在逆流中磨练自我,成就自我,创造价值。我想这就是新时代“老西藏精神”中的艰苦不怕吃苦。 到达布达拉宫、羊卓雍措、大昭寺,饱览圣洁与广阔。 登高的体力不支,远途的缺氧不适,在看到圣洁经幡和成群牛羊的那一刻,全被眼睛和内心的满足感覆盖。来西藏的起因,是许巍的《第三极》,以及被连带“种草”的央视纪录片。那时我也脚踩这片净土,头顶着神灵,感受着人、物、自然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而这种共处在双脚征服险峻雪山的中国军人、扎根边陲守护家园的牧民群众、首钢医院奋战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等的真情演绎下,显现的更加高级,这样的高级来自奉献、来自守护……我们党员干部要有这种“高级感”,为民族繁荣昌盛做贡献,为人民幸福安康当守卫、为同胞团结一致做表率。我想这就是新时代“老西藏精神”中的海拔高境界更高。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老西藏精神”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同步注入了新的灵魂内涵。发扬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凝聚团结力量,去奉献社会,去造福群众。(作者: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