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基层治理,共创未来 “必须坚定维护基于原则、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减少冲突的风险,建立相应的国际平台,促进全球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9月02日,人民日报 )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为了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前赴后继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就必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党的执政基础所在。抓基层、强基础,要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每一个在基层工作过的干部,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基层治理涉及群体多、任务重,工作要想做好,就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只求效率和政绩而忽视基层具体实际,只会导致治理混乱或者治标不治本。基层工作需要精雕细琢,不怕苦不怕累,把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的,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才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干部。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广而告之、昭示天下,而弥足珍贵、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 基层治理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基层治理的工作目标,更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试金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基层治理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听民声、接民诉、解民忧、化民怨、帮民困、顺民意,切实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以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化解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规律特点,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相关单位联动机制,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网格,有效拓展矛盾调处覆盖面,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政治引领作用,更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用情、用心、用力积极践行,携手共进,真正实现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有效,努力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能效。 (作者: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