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事小而不为 唐剑锋 对群众来说,实事就是具体事,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碎事。具体事有大有小,有领导关注不关注,但对群众来说,却都是实事,却都是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些事不解决,这些事解决不好,群众的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严重时,群众甚至会骂娘,会心生不满。 你说街角的路灯坏了,这事有多大?你说小区的下水道堵了,这事有多大?你说群众办事,来回多跑了几次腿,这事又有多大?很多领导,一说为群众办实事,一说改善民生,就奔着大事来,就奔着领导关注的事做;在办大事上,我们向来不缺“大手笔”。而在修街角的路灯上,通小区的下水道堵上,让群众办事少跑几次腿上,却缺少“实干家”、务实工作者。 我们党提倡植根人民,不仅表现在做大事上,更表现在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实事、琐碎事上。旗帜鲜明讲政治,最终要落实到做好得民心的小事上;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不是用来做口号的,而是用来把父老乡亲的事情办好的,让父老乡亲满意的。植根人民,就是要把根扎到群众中,要把根扎到一线去;越是矛盾多的地方、问题复杂的地方、群众困难的地方,越是要把根扎下去。不仅要扎下去,还有扎深、扎牢,才能从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不做“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领导来讲,做好小事,是一种党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作风,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境界。植根人民的每一件事都是具体的;有些事,虽然小,小到领导看不见,小到费力不讨好,在群众眼里,却是大事。群众的事,压根儿就没有哪一件是小事,要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抓,你才是称职的党员,你才是称职的干部。党的事业是伟大的,而伟大的事业,是由一件件小事情积累而成;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了,才叫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每一件小事,都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神经”。神经这个东西,小到你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着,有一处,就是神经末梢,甚至有一点点不通,都可能导致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 脊神经障碍或发生病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到艰苦的一线去,到扶贫的“战场”上去,是真去,而不是作秀;只有真去、身去、心去,才能在群众中落地生根,才能在群众中扎下根。 根深才能叶茂。到群众中,到艰苦的一线,到扶贫的“战场”上,干什么去?就是把每一件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体会不到的群众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统统解决掉,统统解决好。这不仅仅是感情问题,更是“不把官当成官做,而把做官当成做事”的信仰和做事观、价值观。“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我们党永远植根人民,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变的“初心”所在,也是坚持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更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没有做实做好小事、实事、琐碎事的实践,讲党的创新理论,讲党的施政纲领,讲党的路线方针,讲党的现行政策,就会空洞乏味。解决好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群众工作,就是行动力,就是说服力,就是凝聚力,就是号召力。群众最信眼见为实,他身边的小事、实事、琐碎事,不再让他闹心、烦心、揪心,就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一辆小车的力量微不足道,千百万辆小车的力量,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群众为什么愿意把自己的小车献出来?就是因为我们党不因事小而不为的日积月累,群众才认为我们党靠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