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失足干部”筑一道“回头岸” 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忠堡镇马倌屯村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年过五旬的马倌屯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文斌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开足马力”的“第一书记”是一名曾经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年10月20日) 2018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40.6万人(其中党纪处分34.2万人)。数量庞大,值得重视的是,除少部分干部直接被撤职开除,其中大部分干部仍在体制内工作,肩负着为民服务的重任。通常,干部受处分后,在生活中会觉得”脸上有疤痕“抬不起头,在工作上好似”卸了发动机“缺乏动力,认为自己自此被组织踢出了”干部提拔群“,被群众拉进了”坏干部黑名单“,努力作为也不会再受到肯定,眼前尽是”恶果“酿成了无希望的无边苦海,再无前进努力的”回头岸“。 受过处分的干部还能做“第一书记”?“失足干部”还能做好干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筑一道“回头岸”。 筑牢思想防线,让“失足干部”不掉队。惩治是为毖后,治病目的是救人。不定期的回访教育、适时适度的谈心谈话,及时疏导情绪、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既能”拧紧“干部思想的发条,起到警醒作用,更能体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关怀,组织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也不能掉队。 筑起制度堤坝,让”失足干部“跑在前。建立能下能上机制,为那些知错识错、立行立改、表现优秀的受处分干部提供发展空间。建立干部回访考核制度,跟踪管理,对干部的后续工作给出客观、公正的总体评价,并及时反馈。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解除处分的干部适时”松绑“,为思想转变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提供舞台。 轻伤不下火线,重伤治愈仍可再上战场。”失足干部“要用诚恳的自省为思想”洗尘“,用知耻后勇的态度”净身“,让”失足干部“看到”回头岸“,才能把他们转化为真正的”为民修行者“。 (李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