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回复: 0

端正学术态度,维护学术“健康”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470

主题

3

回帖

212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24
发表于 2020-7-26 14: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5日晚,沸沸扬扬的“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国家级大奖”事件有了初步结果。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称,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光明日报,7年16日)

“学术研究贵在求真、求新、求深。”

学术研究本是一项立足于实践、注重创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促进科学繁荣与社会进步的事业,却由于一系列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不端行为而被世人所诟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知名大学教授博士论文存在抄袭、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博士后明星不知道“知网”是什么、院士被曝十几篇论文造假……诸如此类的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术界的“健康”问题,唯恐“学术地震”震塌了学术界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精神大楼。

“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

网友顺藤摸瓜,找到了孩子成为“神童”的缘由——其父母利用工作之便为孩子打造“捷径”。这已不是首例,前几年出现的父母为让孩子顺利进入理想学校,不惜花重金找“枪手”为孩子“镀金”,以及不久之前的高校领导为让孩子成功保研,帮其修改保研成绩等等。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是领路人、指明灯,而不是盲目为孩子打造“捷径”的铺路人。一条迷失方向的航船如何能到达终点?父母终究会“路过”孩子,难道要留孩子在一条极端的道路上走到黑吗?唯愿父母审慎思考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勿迷途且不知返。

学术不端行为在败坏学术风气的同时腐蚀着道德与人心,对其应持零容忍态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学术腐败。

由于对学术造假的界定不明确、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评估鉴定与权力难以制衡的学术体制,以及缺乏相关法律制度对学术造假行为加以惩戒和威慑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学术领域学风浮躁、急功近利者不在少数、学术不端行为难以控制。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对于学术规范性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术研究;其次,要明确界定学术造假行为,完善学术成果评估与鉴定机制以及学术界权利制衡与监督机制,遏制以权谋私行为;同时,在法律上建立并完善对学术造假人员的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制度,以法律制裁威慑造假行为。

学术研究虽“道阻且长”,但宁行踏实的平凡路,也不走造假的阳关道。坚守初心、求真务实,终将迎来春暖花开之时。(李清)





上一篇:中国经济拿出漂亮“成绩单”,彰显强大韧性与活力
下一篇:东北振兴要学会统筹兼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4-28 02:03 , Processed in 0.23028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