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穿用度到日常消费,从财富积累到学历经历,从职级职位到收入待遇……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喜欢比较,而一旦走入盲目攀比的怪圈,则容易内心失衡、陷入迷茫。置身于物质丰盈、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如何避免不良影响、防止攀比心态,做到冷静理性、独善其身,是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10月23日,人民日报) 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会抱怨:“我天天奔波忙碌,还不如老板们挣钱容易、过得潇洒”“同样是为官,而人家钱多房也多”。其实,在这样的一个比较重,我们的党员干部往往会形成畸形的攀比心理,会渐渐在工作中失去自我,随之而来的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动摇,以致心理失衡,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攀比”观是非常重要的。 杜绝恶性的攀比。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岗位和业绩,有差异就会有比较,良性的竞争离不开必要的对比。但是,倘若一味攀比业绩或职务,则容易心为物役,甚至变得鼠目寸光,忘记工作的本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对于一些“官位”、“待遇”的攀比就更要杜绝了,现实中,受能力、际遇及单位情况等影响,职务升迁不可能齐头并进,个人追求进步无可厚非,但助推攀比之风则贻害无穷。身为公务人员,切不可觉得组织亏待自己而消极怠工,而为了工作升迁就急功近利。杜绝攀比之心,正视自己的岗位和业绩,不投机不钻营,才能以平常心态做好本职工作。 要选对正确的“参照物”。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学会知足,要知道,我们能有今天的工作岗位,能有今天的生活待遇,离不开自己的辛勤付出,最根本的还是靠组织的关心培养。要常怀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心,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辱党交给的各项使命。不是要安于现状、平庸自足,而是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要对组织知恩,听党话、跟党走;对岗位知责,安心工作,履职尽责;对同事知心,信任、支持、帮助身边的人;对生活知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珍惜爱护现有的美好生活。 (作者:阎伟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