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深圳打工,上夜班是家常便饭。”陈正翠年届不惑,右手握剪刀,左手挂针脚,整晚下来,电子线圈绕了上千个。“现在回到老家,当了主管。急活一来,忆苦思甜嘛!”(7月23日,人民日报)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要拔掉物质上的“穷根”,更需首先拔掉思想上的“穷根”。脱贫攻坚也不只是帮扶干部的事,更是贫困群众自己的事,必须依靠其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内生力量推动发展致富,夯实脱贫后劲。因此,脱贫攻坚就需要用好“新”利器,奋力将“穷根”拔掉。 拓展新观念,拔掉思想上的“穷根”。新时代要有新的发展观念,这是指引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看待事物的底层逻辑,也是脱贫致富的指引力量。无论是帮扶干部还是人民群众都要通过培训学习、自学等让新观念入脑入心。要想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发展就要成立农业合作社,要想脱贫就要干群一条心,敢“吃螃蟹”,锐意进取。唯有对“新”不畏惧,甚至求新求变,才能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我要脱贫”的理想信念。 学习新技术,拔掉生产上的“穷根”。贫困地区和群众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资本、技术等匮乏,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没有一技之长,虽然能将其“扶起”,其却不一定能够“自立”。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强化对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培训,要保障贫困学生享受基本教育。如此,才能在源头上为贫苦群众注入动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彻底拔“穷根”。 紧随新需求,拔掉发展上的“穷根”。脱贫不是终点,脱贫之后还要注重脱贫成效的巩固,并且要加大防止返贫的监测力度,一旦法相返贫苗头,要积极介入帮助,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四不摘”,积极引导村民群众与时俱进,畅通贫困地区与外部链接,让其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要求,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优化举措,从而实现脱贫、不返贫,夯实可持续发展之基。(文/何家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