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中提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由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蒙曼老师作为经典释义人。语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坚持北伐抗金而被贬之后,悲愤思家国,作为罪臣,无能为力、无权无势之时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心系家国,此乃“位卑未敢忘忧国”。同时,后世至明末清初,梁启超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让我中华脊梁挺立。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 “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此效国愿与报国之志,以强大的理想信念让时空与人心凝聚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上。“言”至今日,“位卑”一词过甚,在新时代中,每一岗位、每一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价值的再创造。 作为一位教育队伍中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将自身价值与家国兴衰牵系起来,用爱心、诚心和热心,以及育国之未来的情怀融入到平凡的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铰紧每一个环,上好每一堂课,认真负责的对每一位学生答疑解惑,写好每一篇文章和材料,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力所能及的体察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动态学习、终身学习,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为中华为世界的美好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然而古语有云:“有才有德者先用,有德无才者慎用,有才无德者不用”,世间人,皆有师,帝王将相不例外。授业传道,授为人之德。一个人在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都会带来相应的影响,价值观和德行决定了他所引发的影响,有德行则优,无德行则劣。试想,若所教之学生德行不端,位卑如小商小贩则缺斤少两、无诚无信,位尊如官员将相则鱼肉百姓、民不聊生、荼毒甚深。 十年树木而百年树人,师者,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古与人为道皆为不易,尤以教育为甚,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为魂,方为人。 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德为先,师者的每一个举止言语都会成为一面镜子,让学生照镜子、“正衣冠”,所以教师队伍应严格要求自身,树人先树己。为师者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德”不是一味的说教,其内核为身教,师者要以启发引导为主,以教师的育人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的成人自觉、立德自觉,充分认识、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性。 此外,师者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遗珠中延续内在美与力量,从党的成长与革命之路中提取出精神内核,正确引导社会良性发展,敢为天下先,甘向人民披肝胆,不容往事愧昭华。 作者:龙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