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对基层的‘打扰’,能让大家腾出更多时间抓工作抓实效”“期待这个深得人心的政策,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近日,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在基层干部中引来热烈反响。(10月23日,人民日报)
督促工作落实,检查工作实效,确保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既能切实提高政府效能,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督促检查工作,是推动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快落实、真落实的重要抓手,是我党长期形成的优良工作作风。
长期以来,基层单位基本上面临每天有各种检查督查,每天要接待各类督查检查组,每天要准备各种检查督查资料。一些地方政府的督促检查工作走了形、变了味。要求层层准备台账资料、级级安排填写表格、处处留形留痕,甚至要求每一层级、每一领域都建立微信工作群,并且要求在群里进行汇报,还有的要求发布工作定位到系统平台,督查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新变种,成为了基层不能承受之重。
基层干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应付督查检查上面,他们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竭尽全力的“迎检”,为的是给督查检查组留下一个好印象,年终能得到了上级部门一个好的考核评价等次。基层干部们表面上面对考察组笑脸相迎,背后却为疲于应付这些形式主义的督查监察而未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而叫苦连天。这样的督查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工作落实的效果,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严重消耗了具体抓落实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适得其反。
重内容轻形式,坚持问题导向。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应该重质量而非数量,应该重实绩轻痕迹,应该从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后再定指标任务,从而避免盲目的陷入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对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紧紧咬住不放,一个一个难题去解决,一项一项工作去落实,真正发挥督查的“利器”作用。
优化督查方式,坚持工作落实。督查检查工作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尽量减少没必要的督查。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在不同时间段有针对性地督查;对于流程简单的事项,没必要三番五次督查,可直接要结果;同一项工作的督查,各部门可统一时间集中开展、共享数据,避免占用基层干部过多时间,让基层干部有时间、有精力,专心尽责抓落实。
健全问责机制,坚持结果运用。政府部门应完善对督查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督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在开展督查考核工作中敷衍了事,欺上瞒下,胡乱作为、趾高气昂干部的问责机制,让督查者有所敬畏,让被督查者心服口服,确保督查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