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平“语”近人》第一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讲的是《一山一叶总关情》。这句话出自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衙阁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应该把百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放在心上,关心民间疾苦,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
“好干部”由百姓小事而生。肯做小事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一个“小”字却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医看病、柴米油盐、冷暖安危,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大事;对一市一县是小事,放在一家一户就是天大的事。群众看我们的干部是否真的执政为民,往往首先就看这些身边事、小事办得如何。正是千百万个涉及百姓利益的一件件小事,才构成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大事。可以说,“小事”折射形象,“小事”关系党风、政风。群众评价党员干部的形象、作风,不仅仅是看你办了几件大事,更主要的是看你平时在“小事”上表现得怎么样。 如果我们都能多为老百姓办好一件件“小事”,就能解决很多很多老百姓的大难题。“志在高山行在微”。党的事业就是一座高山,这座高山是由无数“平凡小事”堆积而成的,一个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信念的共产党人,就应该善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一块块“砖石”砌成党和人民事业的壮丽大厦。
“好政绩”从百姓小事中来。作为一名村(居)基层干部,把百姓事情做好,需要一种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的情怀。古人云,猛将必出于卒伍,良相必发于州部。村(居)干部干在基层,打交道的是身边的乡亲,他们的事就是最大的事。所谓基层出政绩,就是要把百姓的事干好、干漂亮。基层工作干好,不仅造福百姓,更凝聚民心。基层是个大舞台,是干事创业的沃土,能快速提升个人能力、磨炼人的性情,能增进干部与群众休戚与共的感情。老百姓打心底不欢迎“小事情不愿意干,大事情又干不成”的基层干部。对我们村(居)干部而言,由于基层条件苦,始终如一地保持最初时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与信念显得尤为重要。不要看不上“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要眼睛总是盯着“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不妨从解决百姓关心的点滴小事着手,“如何让一个孩子不为一个书包而发愁?如何让邻里之间关系更融洽?”笔者认为,带着“泥土味”的“政绩”最鲜亮、最有价值,也最深入人心。 (作者:汤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