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在协作帮扶中,如何突出产业帮扶,引导企业精准结对帮扶?如何突出人才支援,加大力度推进干部双向挂职、人才双向交流,提高干部人才支持和培训培养精准性?本版从今天起推出“东西协作探扶贫”系列报道,聚焦对口帮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10月23日,人民日报)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进行协作,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这种方式,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其中,调动更多社会资源,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诸如上海对口支援云南,一个是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强省,一个是拥有自然资源的旅游大省,通过东西部协作,从上海的单向输血,逐步衍变成为了东西部地区的双向协作,最终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 “产业牵了手,脱贫路好走。”东西协作扶贫,表面上看,是一个地方在支援另一个地方的发展建设,但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让施予一方也能够受益。去年,上海徐汇区与结对的云南省元阳县联手开展“我为红河买一斤米、添一块砖”活动,上海援滇干部们帮助卖出了17万公斤红米,惠及3000多贫困户。今年,当地引进更多上海企业参与到扶贫协作中,上海超市里摆出了元阳红米专柜,建立红米销售的跨省电商联盟,引进民宿拓展哈尼梯田文化旅游。一方面,让云南贫困群众的产品销路拓宽了,另一方面,也让东部地区的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社会资源,感受到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红米、松茸、石斛、三七……云南好东西多,对口支援的干部把这些宝贝带到上海人的餐桌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有品质的生活。徐汇区经营生鲜和菜市场的一家企业和元阳合作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建立养鸭基地,提高贫困户的收入的同时,也让上海的群众受益。可以说,通过东西协作的方式,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 用协作护航脱贫攻坚。如今,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深水区,只有不断探索,调动更广的人群,从更大范围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才能够如期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晏一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