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扶贫干部本领恐慌”成了不少网友热议话题。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扶贫干部身上,基层党员干部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是当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的更新迭代更加快速,这样的问题日趋凸显。
或许一些人会讲,现在干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本领恐慌”问题应该有所减少。实则不然。一方面,年轻干部虽然接受能力很强,但同样需要时间充电,而进入基层干部队伍,每天忙于日常事务,学习的时间会相对减少,仍旧容易知识匮乏。另一方面,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缺乏实际的操作,任何知识都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尤其是要把新理论、新知识与基层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着实很考验基层干部能力素养。
当然,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丰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基层尤为明显,基层干部每天都可能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就是说,基层干部每天其实都面临着“本领恐慌”问题。
要克服“本领恐慌”,学习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学习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向理论学、向先进典型学、向身边同事学,持续为自己头脑“充电”,始终保持对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把握基层发展态势,熟悉新的工作方式、服务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底气,在为服务群众过程中赢得主动。
其二,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学习是丰富头脑的过程,思考和总结则是将头脑中的理论变成工作思路的必要过程。知识是相对比较“死板”的内容,只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找到知识与现实工作的紧密结合,才能让知识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充足“能源”。倘若只有学习、没有思考,再丰富的知识积累也无法转换为真实本领,同样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学习的强化,是克服个别干部“要我学”“不想学”“学不会”的必要手段。
此外,基层干部还要勇担当、真作为。干事创业其实就是要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学习不过是在不断获取别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可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子”。要有敢于试错的勇气,把所学所思转换为工作主动,努力在基层服务实践中找到工作的发力点,不断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把理论知识与群众需求结合起来,主动担当作为去破解基层发展难题,本领总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增强。
好学才能上进,笃行才生本领。没有人能轻轻松松干好工作,唯有勤学善思、笃行肯为,才能让干部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解决前行路上的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问题,为服务群众、抢抓发展机遇贡献更多支撑。
作者:陆仁忠 |
上一篇:“高配第一书记”让服务更接地气下一篇:以人聚力以才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