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打虎拍蝇猎狐,对贪污腐败分子零容忍、全方位打击,又从严党内纪律规矩,持续整饬党内作风,极力消除党群干群关系疏远、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腐化堕落现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党风政风有了极大改观,党在人们心中形象也逐渐好转。按理说,风清气正了,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广大群众,但在部分地区和领域,却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情仍然不好办”的变相腐败行为,有的党员干部唱起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扭曲论调,实在让人汗颜。 以前是拿钱好办事,是不是现在油水少了,所以干部不愿干事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造成干部不愿作为、不主动作为等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对信仰认识出现模糊,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退化,在从严治党的态势下,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有事情就推诿成了习惯,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还存在不收敛、不收手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完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不完备,错误的“可容”与“不可容”边界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存在,先进骨干不仅得不到任何“优待”,还可能因为工作失误成为负面典型,这些情况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包袱过重、激情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干事创业积极性。 干部缺乏敬业精神,充斥满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整天想着推诿避责、游手好闲,缺乏实干苦干的决心和行动,不仅严重打击了实干者的信心,同时也让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群众不应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买单,积极努力奋斗的人也应当享受更加平等的待遇,这样的不良局面必须彻底改变。 为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这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使部分党员干部重新拾起了干事担当的决心和勇气。 保护和尊重实干者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界定容错情形,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完善配套机制。做到既容许党员干部的合理错误,使他们能完全放下包袱、心无旁骛,在工作上创新探索、大胆积极作为;也从严打击腐化堕落行为,给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敲响丧钟。要加强对实干者的正向激励,持续强化在政治、工作、待遇、心理等方面的关心关怀,为那些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的干部提拔重用创造机会,积极宣传实干典型,带动党员干部队伍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良好风气。要积极为担当干事者提供广阔舞台,为他们积极作为创造有利条件,让广大党员干部不仅愿作为、更能作为。 忠诚需要担当,时代呼吁作为。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只有真正抓好落实,坚持为实干者撑腰鼓劲,免除其后顾之忧,全面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活力,方可形成整体奋发向上的可喜局面。(文/闫米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