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格了建设申报条件,对在建项目的风险管控也更加严格。“《意见》继续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并在总结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城市有需求、政府有能力、线路有客流、数据易统计’的思路调整了城市轨道交通准入条件。”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迁说。(2018年7月16日人民网) 去大城市第一次坐地铁的人,大多都会感叹于地铁的高速和便捷,然后又会唏嘘不已,自己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开通地铁?确实,目前我过有地铁的城市都是一线的大城市,大部分的城市是没有地铁的,小一点的县市更是不敢奢望的,只能借着出差或者旅游去大城市过一把坐地铁的瘾了。 为什么地铁那么受欢迎呢? 作为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地铁就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当然有些城市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 或许说到地铁的好处,人们第一答案大概都是不堵车。对城市而言,地铁像是一根根动脉,运输着数以万计的流量。因为其大多在地下运行,就与一般的道路交通几乎不产生交汇,它有自己的轨道,没有堵车的风险,对于赶时间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靠得住。其次,地铁的运输量与一般的公共汽车相比,那肯定是云泥之别,承担了一个城市大多数的乘客,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那么提高地铁修建门槛,是好事还是为难呢? 国家的每一项政策都肯定是经过多方研究和推敲的,如果各个城市都趋之若鹜的建设地铁,一定会引起非常不必要的乱象的。提高门槛,绝不是为难。 一方面,不是每个城市都需要地铁。比如说人口或者客流量较少的城市,比如规划中没有地下运行的客观条件的城市,比如有很多需要保存不能破坏的历史古迹的城市,等等。这些城市要么建了地铁也发挥不了它的作用,要么建了地铁就会与城市发展相冲突,城市没有需求,那么就不能建设地铁。 另一方面,不是每个城市都建得起养得起地铁。地铁建设不是买一辆公共汽车这样方便,整个工程是工期长、耗资大,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还必须有能力解决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地铁修好了,必须要有足够的流量才能让地铁系统活跃起来,才能养活地铁运营。 总之呢,地铁固然是便利的,但是地铁修建必须结合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国家调整了地铁准入条件是适时的也是有必要的,是避免发生劳民伤财的大工程的有利依据。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准入条件,是好事,不是为难。(白宁) |